毛猴是一项传统的非遗手工艺,以其微不足道的原材料成本和简单的制作工艺而广受欢迎。在北京,毛猴迅速传播开来,成为平民百姓的娱乐之选。无论贫富,人们都能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一只毛猴。在老北京的庙会上,制作毛猴已经成了过年不可或缺的传统场景,每逢佳节都上演着“购买猴料,制作毛猴”的一幕。家家户户都愿意为孩子们准备一只毛猴,以欢庆节日。

毛猴之所以引人入胜,不仅因其简单和精致,更因其朴实中蕴含着独特的韵味。毛猴以无穷的创造力和魅力,世代相传,从一个孩子的手中传递到另一个孩子的手中。正如胡絜青夫人所言,毛猴虽然只有半寸高,却能在画面中栩栩如生,展现出丰富的创新精神。它不仅仅是一件手工艺品,更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,代代相传,生生不息。

制作毛猴的主要原料有蝉蜕、辛夷、木通、白芨等。工具需要:剪子、镊子。辛夷是玉兰的花骨朵,表面长了一层绒毛,用来做毛猴的身躯。蝉蜕是人们俗称的知了的壳,做头、四肢,正好与花骨朵相配。木通也是一味中药,主要用来制作毛猴戴的斗笠。白芨,也是一味中药,融化后用来粘连毛猴的各个部位。制作毛猴的步骤包括挑选合适的材料,修剪花骨朵,粘合各个部位。这样,一只活泼可爱的毛猴就成功了。

毛猴儿的形体完全拟人化,能生动地表现人的各种动作,通过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,演绎人生的喜、怒、哀、乐,写实性地再现了中国风土市井文化,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中重要的一支。在旧时的东安市场北门内,各式各样的毛猴儿工艺品出售,讲究的人还会配上玻璃罩子。非遗相关小礼物中,毛猴绝对是一份特别的选择。